沪上知名企业家共论未来科技如何打造新格局
4月25日至27日,以“信心·机遇——全球疫情背景下的创新创业”为主题的首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在上海举行。26日晚间,第二场主题论坛聚焦“破局重塑-未来科技打造新格局”,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、奥盛集团董事长汤亮,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席总裁张强,影创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孙立,达观数据董事长兼CEO陈运文,优刻得创始人、董事长兼CEO季昕华,西井科技创始人兼CEO谭黎敏与大家分享了他们对论坛主题的思考。
如何破局重塑?奥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汤亮提出,要依靠科创的力量来重塑新的生产力,来打造新时代的经济新格局。
“我是搞制造业的,上世纪末,奥盛集团依靠桥梁缆索产业链,包括运力产业的科创研究进行了创业。但是从一开始我们战略发展的重点就没有放在车间当中,而是放在了实验室。我们战略发展的轨迹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‘我们坚定地相信,把新材料的研发和新技术、新工艺有效结合起来,一定会产生新的升级换代的产品,一定会产生新的市场需求,激发出新的生产力’。”汤亮说。
让汤亮感慨的是,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,奥盛集团已经衍生出4个领域的制造,形成了“一树四翼”的格局,“一树”就是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,四翼则包括全国桥梁缆索的设计、安装、维护;心脑血管介入医疗器械的研发和制造;航空发动机高端零部件研发和制造;国际超导总部的建设。
汤亮介绍道,奥盛很多物联网技术已经应用到了桥梁缆索当中,“在当前疫情背景下,这个技术显得更加有意义”。
“联影是做医疗器械的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中国企业必须正面迎接挑战。”张强表示,在疫情期间,联影第一时间全力驰援,担任高端医疗设备行业抗疫主力军。在武汉,方舱医院里面配备的方舱CT中,60%是由联影来提供的,并且,天眼CT、新冠肺炎智能辅助诊断分析系统都是联影在疫情期间应急研发、集中攻关的产物。
张强解释说,在自主创新上,联影走的是一条“埋头苦干”之路:掌握核心技术,全部核心技术自主研发;产品和技术全线覆盖,同时还要对标国际顶尖水准。医生一定会用好用的技术,所以我们埋头苦干,有危机来的时候我们才可以抓住机会,为抗疫做出一些贡献。
面对台下的创新创业青年,他特别提出,中国要考虑未来科技。他以一块核磁共振上的核心零部件为例,“我们还有大量技术要集成到芯片上,而这要具备人工智能的技术,我们希望在这方面能够做到领先。”张强倡议打造全智能化医疗健康生态,打造一个“产学研医”的创新生态。“这个行业里扎扎实实做基础创新,做好积累,做好我们的产品,就可以在危机的情况下抓住机遇。”张强最后总结道。
影创科技集团创始人孙立提及的是“无人化社会”。在他看来,无人化城市必须解决人与人、人与物、物的生产和配送这3个问题,也就是如何在家里完成社会化的工作。“办公可以通过在线完成,为什么要面对面开会,因为可以观察对方的表情、肢体语言和动作。”
孙立介绍说,影创科技做的技术颇具“科幻色彩”——戴上眼镜就能看到对方的虚拟影像,从而完成人与人、人与物的交互。孙立认为,现在做的线上展会,只是用视频网页,这与淘宝没区别,“我们的技术可以让人身临其境,甚至可以与商务人员进行交流。”
谭黎敏则表示,从2018年完成全球首辆港口无人集装箱卡车第一箱作业至今,西井科技凭借自研底层算力+算法的支撑,结合图像识别、无人驾驶等技术,融入智慧港口的每一个作业流程,正逐渐形成全局化的人工智能智慧港口解决方案。同时,这一整合的全栈式“组合拳”打法,又被随之复制到了“智慧矿场”、“智慧园区”等工业与物流运输行业。
季昕华表示,优刻得近日与上海银行银企合作,针对优刻得云平台上的中小企业客户提供“云量贷”专项贷款支持,重点支持受本次疫情影响并且贷款有困难的中小企业。通过“品牌背书+大数据+信贷+银行”模式,基于客观数据,通过优刻得的甄选与推荐减轻银行的评判难度,助力中小企业申请贷款。“我们关注一家企业的业务好不好,看它的互联网带宽流量,也就是信息化程度,所以叫‘云量贷’。”
如何破局重塑?奥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汤亮提出,要依靠科创的力量来重塑新的生产力,来打造新时代的经济新格局。
“我是搞制造业的,上世纪末,奥盛集团依靠桥梁缆索产业链,包括运力产业的科创研究进行了创业。但是从一开始我们战略发展的重点就没有放在车间当中,而是放在了实验室。我们战略发展的轨迹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‘我们坚定地相信,把新材料的研发和新技术、新工艺有效结合起来,一定会产生新的升级换代的产品,一定会产生新的市场需求,激发出新的生产力’。”汤亮说。
让汤亮感慨的是,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,奥盛集团已经衍生出4个领域的制造,形成了“一树四翼”的格局,“一树”就是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,四翼则包括全国桥梁缆索的设计、安装、维护;心脑血管介入医疗器械的研发和制造;航空发动机高端零部件研发和制造;国际超导总部的建设。
汤亮介绍道,奥盛很多物联网技术已经应用到了桥梁缆索当中,“在当前疫情背景下,这个技术显得更加有意义”。
“联影是做医疗器械的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中国企业必须正面迎接挑战。”张强表示,在疫情期间,联影第一时间全力驰援,担任高端医疗设备行业抗疫主力军。在武汉,方舱医院里面配备的方舱CT中,60%是由联影来提供的,并且,天眼CT、新冠肺炎智能辅助诊断分析系统都是联影在疫情期间应急研发、集中攻关的产物。
张强解释说,在自主创新上,联影走的是一条“埋头苦干”之路:掌握核心技术,全部核心技术自主研发;产品和技术全线覆盖,同时还要对标国际顶尖水准。医生一定会用好用的技术,所以我们埋头苦干,有危机来的时候我们才可以抓住机会,为抗疫做出一些贡献。
面对台下的创新创业青年,他特别提出,中国要考虑未来科技。他以一块核磁共振上的核心零部件为例,“我们还有大量技术要集成到芯片上,而这要具备人工智能的技术,我们希望在这方面能够做到领先。”张强倡议打造全智能化医疗健康生态,打造一个“产学研医”的创新生态。“这个行业里扎扎实实做基础创新,做好积累,做好我们的产品,就可以在危机的情况下抓住机遇。”张强最后总结道。
影创科技集团创始人孙立提及的是“无人化社会”。在他看来,无人化城市必须解决人与人、人与物、物的生产和配送这3个问题,也就是如何在家里完成社会化的工作。“办公可以通过在线完成,为什么要面对面开会,因为可以观察对方的表情、肢体语言和动作。”
孙立介绍说,影创科技做的技术颇具“科幻色彩”——戴上眼镜就能看到对方的虚拟影像,从而完成人与人、人与物的交互。孙立认为,现在做的线上展会,只是用视频网页,这与淘宝没区别,“我们的技术可以让人身临其境,甚至可以与商务人员进行交流。”
谭黎敏则表示,从2018年完成全球首辆港口无人集装箱卡车第一箱作业至今,西井科技凭借自研底层算力+算法的支撑,结合图像识别、无人驾驶等技术,融入智慧港口的每一个作业流程,正逐渐形成全局化的人工智能智慧港口解决方案。同时,这一整合的全栈式“组合拳”打法,又被随之复制到了“智慧矿场”、“智慧园区”等工业与物流运输行业。
季昕华表示,优刻得近日与上海银行银企合作,针对优刻得云平台上的中小企业客户提供“云量贷”专项贷款支持,重点支持受本次疫情影响并且贷款有困难的中小企业。通过“品牌背书+大数据+信贷+银行”模式,基于客观数据,通过优刻得的甄选与推荐减轻银行的评判难度,助力中小企业申请贷款。“我们关注一家企业的业务好不好,看它的互联网带宽流量,也就是信息化程度,所以叫‘云量贷’。”
本次论坛是由上海市委统战部、市委组织部和团市委指导,东方财富信息股份有限公司、复星集团、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、上海商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、毕马威中国和上海中心等单位主办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