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个人,扛下25万的重托!
“接上级通知,全镇全员将进行新冠抗原检测,请广大居民支持配合。”
几轮筛查过后,“新冠抗原检测”已经成为大家熟知的事物,但是不为人知的却是,宝山区杨行全镇近25万居民,所有抗原检测试剂领取分发的重担,都落在一支仅由8人组成的“文化小分队”身上。
图片
晚上7点刚过,杨行镇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的王燕青带着7名队员匆匆赶往宝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。在那里,首批分发给杨行居民的26万份抗原检测试剂正等待装车转运。
图片图片
每盒20支、每箱30盒,总计433箱,没有机械设备,纯靠人力搬运,这对于平均年龄已经48岁的他们来说,着实是个不小的考验。
26万份试剂装车完毕,再转运至存放点,随后卸货入库,结束时已是凌晨3点多。很多人顾不上梳洗直接倒头便睡,因为天一亮,他们还要争分夺秒地将这些物资逐一分发到各个单位。
图片
又是凌晨3点,接紧急通知,当日早上8点前须完成一次全员抗原检测。时间不等人,王燕青用嘶哑的声音叫醒所有工作人员,大家迅速到岗,开始着手按照各单位底数清点分拣物资,确保能在第一时间分发到镇域内80多家单位手中。
图片
图片
“特殊时期,都不容易。我们单位的其他员工,还有兄弟单位以及各行各业的保障人员、志愿者都在各自岗位上废寝忘食,默默奉献。我们这点苦也不算什么!”王燕青说,“作为文化工作从业者,可能平时更多的是给别人带去欢声笑语,但在关键时刻,我们也希望给杨行的居民带去更多安心和保障。”
图片图片
从封控至今,王燕青带领她的团队就一直以单位为家,24小时待命。
“我们都在一线。爸妈那边买菜吃饭怎么办?”“女儿要上网课,没人照顾怎么办?”“断药有几天了,感觉头有点昏沉沉,应该不要紧吧”,每个人心头总会有着牵挂和顾虑。但是一到战时,“我是党员我先上!”“我是男的,让我来”的声音总是盖过一切,身先士卒的行动也没有半分犹豫。截至目前,这支队伍已累计转运、分发抗原检测试剂近107万份,有力确保了全镇筛查工作的正常开展。
图片
几轮筛查过后,“新冠抗原检测”已经成为大家熟知的事物,但是不为人知的却是,宝山区杨行全镇近25万居民,所有抗原检测试剂领取分发的重担,都落在一支仅由8人组成的“文化小分队”身上。
图片
晚上7点刚过,杨行镇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的王燕青带着7名队员匆匆赶往宝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。在那里,首批分发给杨行居民的26万份抗原检测试剂正等待装车转运。
图片图片
每盒20支、每箱30盒,总计433箱,没有机械设备,纯靠人力搬运,这对于平均年龄已经48岁的他们来说,着实是个不小的考验。
26万份试剂装车完毕,再转运至存放点,随后卸货入库,结束时已是凌晨3点多。很多人顾不上梳洗直接倒头便睡,因为天一亮,他们还要争分夺秒地将这些物资逐一分发到各个单位。
图片
又是凌晨3点,接紧急通知,当日早上8点前须完成一次全员抗原检测。时间不等人,王燕青用嘶哑的声音叫醒所有工作人员,大家迅速到岗,开始着手按照各单位底数清点分拣物资,确保能在第一时间分发到镇域内80多家单位手中。
图片
图片
“特殊时期,都不容易。我们单位的其他员工,还有兄弟单位以及各行各业的保障人员、志愿者都在各自岗位上废寝忘食,默默奉献。我们这点苦也不算什么!”王燕青说,“作为文化工作从业者,可能平时更多的是给别人带去欢声笑语,但在关键时刻,我们也希望给杨行的居民带去更多安心和保障。”
图片图片
从封控至今,王燕青带领她的团队就一直以单位为家,24小时待命。
“我们都在一线。爸妈那边买菜吃饭怎么办?”“女儿要上网课,没人照顾怎么办?”“断药有几天了,感觉头有点昏沉沉,应该不要紧吧”,每个人心头总会有着牵挂和顾虑。但是一到战时,“我是党员我先上!”“我是男的,让我来”的声音总是盖过一切,身先士卒的行动也没有半分犹豫。截至目前,这支队伍已累计转运、分发抗原检测试剂近107万份,有力确保了全镇筛查工作的正常开展。
图片
连续高强度的作战、日夜颠倒的作息、不固定的三餐,依旧未能打乱他们高效的工作节奏。从群文舞台转战防疫一线,这依然是一支拉得出、打得响的队伍。也许您与他们素未谋面,但是夜晚的微光已经在黑色的幕布前,为他们雕刻出最亮的剪影。
上一条:
疾控话健康|物资接收、消毒怎么做?
下一条:
尽己所能、全力以赴,做好社区“守护者”